太空流浪者—彗星
20世纪末,全世界天文爱好者开始翘首以待,用期待又兴奋的心情迎接两个回归的彗星明星———先有1996年的百武彗星,后有1997年的海尔·波普彗星闪亮登场!彗星为什么如此引人注目呢?首先是它的奇异的形状:彗头中间嵌着闪光的彗核,拖着又长又透亮的彗尾;其次彗星是突然出现,有的则从遥远的行星尽头奔向太阳,随后又扬长而去,长久不归,如同浪迹太阳系的漂泊者。1.古老的传说自古以来,偶尔现身的彗星就被抹上了神秘恐怖色彩。我国民间叫它“扫帚星”,认为它会给地球带来灾难、饥饿、战争。当着名的哈雷彗星在1066年出现时,正是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率兵准备入侵英国的时候,后来一举获胜,建立了诺曼底王朝,威廉公爵夫人为了纪念这次胜利,将当时的情景编织在一幅挂毯上,图中一方是一群诺曼底人指着彗星露出胜利的微笑,另一方则是英国的哈希德国王坐在王位上望着头上的彗星,惊恐万状。但是,埃德蒙·哈雷却不相信这些迷信传说。他曾担任过格林尼治天文台台长。1682年,他26岁的时候,亲眼见到了那颗以他名字命名的彗星、他利用牛顿的彗星轨道计算方法,分析了1337年~1698年以来有观测记录的24颗彗星轨道,发现其中1531年、1607年和1682年的三颗彗星在出现方法、运行轨道和时间间隔上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遂于1705年断定这几颗彗星是同一颗彗星的反复出现,并预言,这一彗星将在1758年再度出现在空中,并且每隔76年将出现一次。后来,哈雷的预言得以证实,该彗星在1758年的圣诞之夜果然再次回归,遗憾的是哈雷已于16年前与世长辞,无缘与他会面了。为纪念哈雷的功绩,从此,这颗彗星就被正式命名为“哈雷彗星”,这也是人类第一次预报归期的彗星。20世纪,哈雷彗星有两次回归,第一次是1910年5月,地球在哈雷彗星庞大的尾巴中逗留了好几个小时,亮度如同火星,让人大饱眼福。第二次,1985年———1986年,就远不如上次壮观,直到1986年三四月份,人们才在南半球上空一睹尊容。这两次回归,使哈雷彗星风靡全球,家喻户晓。中国着名天文学家张任哲说“:哈雷彗星1910年回归时,我是8岁学童。彗星横扫天际的奇景,深深打动了我。这个最初的印象对于我以后转学天文并从事小行星的观测研究起了作用。对于最关注彗星回归的天文学家和天文学界来说,又是怎样一幅情景呢?2”脏雪球“1986年,天文学家已经认识到,彗星实际上是一个由石块、尘埃、甲烷、氨所组成的冰块叫彗核,外表酷似一个深黑色的长马铃薯,就像一个”脏雪球“。它与地球上的小山差不多,如果在上面作”环星旅行“,大约半天就走完了,这样的小个子,远离太阳时在地球上是无法辨认的,当这个”脏雪球“飞向太阳时,太阳的加热作用,使表面冰块蒸发升华成气体,与尘埃粒子一起围绕彗核成为云雾状的彗发和核,合称彗头。彗发又使阳光散射,便形成星云般淡光的长长彗尾。这时,彗头直径可达几十万公里,彗尾长达好几千万公里,变得好似庞然大物,但质量却小得出奇,绝大部分集中于彗核,只到地球质量的十亿分之一。3.庐山真面目为了揭开”脏雪球“的神秘面纱,为迎接哈雷彗星在20世纪第2次回归,天文学家们做了充分准备。50个国家的900名天文学家组成了国际哈雷彗星联测组织,除了有组织地观测外,还第一次进行了空间现场考察,先后发射了5颗太空探测器,在非常近的距离内观测这颗星。其中,以英法为首的西欧10国,花了5年时间建造的”乔托“号最引人注目,它深入到离彗核只有500多公里的地方,已进入彗发的深处,所获得资料也最丰富,最有价值,让人类第一次目睹了彗核的真貌。①日照率4%比煤炭还黑。②独具特色的喷流上千公里高,彗核表面粗糙,像煤块般极黑,核外部是由非挥发性物质组成的多孔表面层,接近太阳外表的温度达30摄氏度—130摄氏度,里面仍存在-70摄氏度的低温,有裂纹和凹坑多处,从里向外喷射气体尘埃流、尘气,非常好看。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对彗星的观测和研究有最早、最完整的记录,开始见于《春秋》(公元前613年)”:鲁文公十四年秋四月,有星孛于北斗“。比外国早几百年,我国已有世界上最早、最珍贵的彗星图案,这是公元前168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发掘的帛书中所绘,比公元66年绘下的耶路撒冷上空彗星早得多了。”这是我们引为自豪的事,也是激励我们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动力。彗星的风采也和宇宙其他星体一样,一次不如一次亮丽,最后会耗损殆尽而崩解。然而,每隔一段时间,总会有另一颗光耀的彗星出现,作为“生力军”加入人类发现彗星的名单中去,比如,我们在世纪末发现的百武彗星及海尔·波普彗星。所以人们得以不断目睹彗星的风姿。天女散花如果说彗星的回归让人激动,那么流星雨就是让人心潮澎湃了。“狮子座流星暴雨”是1998年8月的热门天象话题:“1998年11月18日2时至4时,狮子座流星雨爆发,届时,亚洲东部是最佳观测地点。”“狮子座流星雨33年一遇,这将是本世纪最后一次盛大流星雨。”消息一出,人们奔走相告,报刊、电视等传媒连篇累牍的报道,计算机网络专门网站介绍,使“流星热”迅速升温,“追星族”‘队伍迅速扩大。人们怎么能错过观赏“天空大礼花”的难得机会呢?众目睽睽之下,1998年11月18日午夜过后,狮子并没有怒吼,天空也不曾“火树银花”,因为,流星雨提前了!在1998年11月17日上午出现,北京时间中午12时30分到达峰值,最佳观测点在西方。流星暴雨也易地了,美国设在大西洋加那利群岛的拉帕尔马天文站,在这一时间观测到2000颗流星。不过在亚洲晴朗的夜晚,还是出现了亮流星和火流星的光彩。青岛观象台,在17日凌晨和18日凌晨,分别观测到249颗和 355颗流星,其中火流星此起彼伏,像闪电划破长空,在空中留下轨迹最长时间达9分30秒。青岛射电天文观测站在凌晨3时至6时,观测到309颗流星,其中火流星41颗。昆明天文台在17日凌晨1小时中,观测到500颗流星。热情高涨的人们用肉眼在18日大概只能看到几十颗流星。虽然“只见流星不见雨”,留给我们深深的遗憾,但人们求知的愿望之强烈,出乎天文台科学家们的意料之外,同时也深感欣慰,天文知识可以普及也亟待普及,它不再是神秘深奥、曲高和寡的高深理论,应该从高高的圣坛走向人间。另一方面,预报时间的不准确也引发天文学家陷入深深思索。星光灿烂过后,人们对流星更加关注,也更进一步体会了它的神秘与不测。
本文来源:
https://mimi.hao86.com/view_9b9ea843ac9b9ea8
/
以上内容是否解决了你的问题:
非常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解决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