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未解之谜 一千余项未解之谜介绍

2020-06-15 来源:hao86 花山谜窟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花山谜窟之谜:

黄山因奇松、怪石、温泉、云海“四绝”而闻名海内外。如今,黄山脚下、新安江畔的花山谜窟又引起人们的关注。

2017年3月底,上海一位游客给安徽黄山市委、市政府来信,提出花山谜窟可能是“拜火教神坛”的假说,给花山谜窟增添了新的猜想。至此,有关花山谜窟之“谜”的猜想已不下几十种。观花山谜窟之景,猜花山谜窟之谜,是游客的一大享受。花山谜窟自开发后,引来游客和专家学者经久不衰的探谜兴趣,新谜不断产生,猜想不断变化。

2017年4月初,记者再次来到黄山,探寻花山谜窟之谜。只见在黄山脚下屯溪东郊的新安江畔有一片高不过一二百米的连绵小山,被人称为花山。这里因古人巧夺天工开凿而成的怪异石窟而闻名遐迩。

与举世闻名的敦煌石窟相比,花山谜窟洞内没有壁画、没有佛像,也没有文字,更无任何史料记载,就是在当地的民间传说中也难寻其踪影。但花山石窟点多面广,形态殊异,“规模之恢弘、气势之壮观、分布之密集、特色之鲜明、国内罕见,堪称中华一绝”,被誉为“北纬30度神秘线上的第九大奇观”。

石窟具有丰富独特的历史研究及观赏价值,35号石窟宏伟雄浑,2号石窟曲回通幽,二十四柱洞奇幻神秘,姐妹胭脂洞色彩明丽……花山石窟群这一令现代人为之震惊的人类石文化遗产,被誉为一座古徽州石文化历史博物院,被人称为“花山谜窟”。这一“谜”可谓是千古之谜,而这“窟”又可称得上是惊世骇俗的古建筑工程奇观。

花山谜窟这样巨大的石窟建筑工程全系古代人工所建,着实令今人不可思议,让前来观光旅游的人充满了猜想。至于这些石窟源于何时?如何形成?何人开凿?数以百万方石料到底去了何处?如何开采和运输?这些问题至今仍是一个个不解之谜。

如此庞大的工程为何史书没有记载?花山谜窟凿痕说明什么?……一直致力于花山谜窟研究的江志伟先生介绍,大小谜团目前至少已经有50个,每开发一次,挖掘一点,就有新的疑问和谜团出现。

更让今人不可思议的是,花山有石窟36个,而在其东侧延长线的歙县烟村方圆4平方公里的200多座小山包中也发现了类似的石窟36处。

花山谜窟谜团众多,带来了各种猜想,目前仅就为什么开凿如此大规模的石窟,相对比较成熟的猜想就有20多种,且还在增加,这也为花山谜窟增添了更多神奇。

越王勾践伐吴的秘密战备基地说,是目前对石窟形成时代最悠久的一种猜想。公元前494年到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史记》载,伐吴越军总数为49000人,全在外秘密训练而成。

屯兵说。据《新安志》载,东汉时期,孙权为铲除黟、歙等地山越人,派大将贺齐屯兵于溪水之上,后改新安江上游这些水域为“屯溪”。这也似乎印证了花山谜窟是贺齐屯兵和储备兵器弹药的地方。

采石场说,是最普通的一种用途说。徽州留有许多做工精巧的古民居、古桥、古道,还有渔梁水坝等古老水利工程,花山谜窟恰处于新安江边,大量石料是否通过新安江而运输到徽州各地作为建材?

徽商屯盐说,是指这些石窟由于屯放盐等大量的货物需要而开凿的。自古以来,徽商的足迹遍及天下,其中尤以明、清朝代的盐商更为出名,而古徽州的对外运输渠道即为新安江,石窟为徽商的仓库。

功能转化说,这些石窟并非某一朝代某一时期一次性完成的,而是在漫长的历史中不断开凿而成的,最初可能是为采石,但后来人们又将它用作避难、屯兵、储粮等用途。这种假说可以解释同一石窟中石纹凿痕不同、花纹图案不同的现象。

环保巢居说。“北方有窑洞,南方有石窟”,这是中国先人在人居环境上追求朴素环保理念的两大发明。一个掘土坡为房,一个凿石山为屋,不占肥田沃土,不破坏山坡山形,不毁坏山坡植被,营造出冬暖夏凉的栖息地。石窟内有房、有走廊、有石桥、有厅堂,有石水池、石水窖等,具备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

十三陵说 ,花山迷窟的石料采用木排载运,沿新安江至杭州入京杭大运河,直抵北京,用作修建十三陵的石料。主要根据为:在明定陵地下宫殿石壁上有“石料来自徽州,木料来自柳州”的铭刻。但据地质学家勘定:明定陵所用石料均为汉白玉和花岗岩,而屯溪石窟石料均为红麻石、白麻石,两地石料材质截然不同。

还有皇陵说、花石冈说、晋代说、临安造殿说、方腊洞说,九黎氏部落说、青铜器工具说、外星人建造说等等。猜想多多,言之凿凿,皆因花山谜窟毫无史料记载而难成定论,花山谜窟依然是串串难解之谜。

石窟编号

2号石窟

地下长廊(2号洞)此洞在半山腰,洞口呈虎口张开之势。入洞后随坡下延,凉气浸淫

,回望洞口,早已雾气腾腾。洞内有几十根石柱昂然挺立,组成长80米,宽1.5米、高4米的地下长廊。右侧这处有一方形洞口,入内方知廊中有廊。其走向相同,但深度更深,足有百米,水呈翡翠绿色。

24号石窟

二十四根柱(24号洞)洞门面山路而开,呈扁长方形,宽约50米,高约30米,进深莫侧,宽绰这大,气势恢宏。6根石柱,均是三人合抱的方形大石柱,它们成两排阵势支撑窟顶。如此四层,衍入地下,故有“二十四根”之名。洞内有水,深不见底。水中有红、黄、蓝、白、黑游鱼,其状多怪异。

35号石窟

地下宫殿(35号石窟)口小洞大,有一段20米长的引洞。走到引洞出口处,豁然开朗,眼前空出一座惊人的地下宫殿,总面积有4000平方米。26根周长约10米的异形石柱顶天立地,石柱周长有十几米粗,一派豪气、霸气、帝王之气。环绕大殿有36间石房,最小者其面积仅2平方米;石房墙壁厚薄不一,最薄处仅10厘米厚。这些石房三面封,仅临殿堂一侧有一形门洞,门洞仅容一人进出。另一番感受。殿堂边有深潭数口,水呈绿色,有神秘感,但清澈见底,经年不涸。开洞之初,此处有千万只蝙蝠,人入此洞,惊飞蝙蝠,若黑风黑雨搅得天旋地转,故又名“蝙蝠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