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未解之谜 一千余项未解之谜介绍

2020-06-15 来源:hao86 小冰河时期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2020年,地球将会进入小冰河期?

这个说法的起因是,2019年,太阳黑子消失了288天。我们先谈谈太阳黑子(sunspot)是什么。

被地理老师支配过的同学们都知道,太阳黑子,就是在太阳的光球层上发生的一种太阳活动。

一般情况下,太阳光球层表面温度约为6000摄氏度,当某些区域的温度下降为3000-4500℃时,就会出现一些旋涡状的气流。这些旋涡状气流就是太阳黑子。

太阳黑子本身并不黑,之所以看起来黑,是因为比起光球层,它的温度要低1000℃-2000℃。在更加明亮的光球层衬托下,它看起来就像是没有什么亮光的黑子了。

太阳黑子的多少与太阳活动情况密切相关。太阳表面太阳黑子增多的时候,预示着太阳进入了一个活跃期;太阳黑子和耀斑消失的时候,则意味着其进入了一个低谷期。

有许多人认为,这意味着太阳活动减少到了最低点,太阳会变成“白太阳”,地球温度将普遍降低,“小冰河时期”即将到来,到2020年左右,地球“凛冬将至”。

那么,热情的太阳是不是就此要变成“冷美人”?电影《冰河世纪》中描述的场景是不是要走进现实?

太阳黑子消失对地球影响大吗?

影响是有的。太阳活动频繁的时候,太阳黑子也会成群出现。此时它们会对地球磁场产生影响。甚至出现磁暴,让指南针失效,还会干扰到鸟类的方向识别,无线电通讯也将受到影响。

但是当太阳黑子低迷时,说明太阳也进入"安静模式"。也就是说,太阳公公不想动弹时,地球受到的影响也会相对减少。

NASA的科学家根据太阳黑子的观测数据走向推断,2020-2030年期间,我们可能会迎来太阳活动极小期,影响就是,会!降!温!

于是,网上就有人推测,或许不久之后,地球就会开始降温并且进入小冰河期。

莫非《庆余年》的故事真的会发生?

“小冰河期”,顾名思义就是程度较小的一次“冰河时代”。据天文记录,最长太阳活动“极小期”发生在1645年到1715年,当时地球迈入小冰河期(1550年至1770年),全球气温皆下降,各地出现严寒冬季。自从1850年上一个小冰河期结束以来,人类已经度过了相对温暖的1个多世纪。

专家介绍,“太阳活动的周期大约是11年,从18世纪中叶开始,科学家已经编号了24个太阳活动周期。2008年的时候,太阳活动迎来近一个世纪以来的最低谷,太阳黑子几乎消失,太阳耀斑平息。但到了2013年左右,太阳黑子则又开始活跃起来了。所以今年黑子消失的时间虽然长,但事实上也是太阳活动的正常现象。”

更何况, 2019年12月25日,天文学家们已经发现了两个新的太阳黑子。这意味着,太阳可能进入了第25个活动周期。在接下来的几年,我们将会再次迎来黑子活跃期。

变冷,仍缺乏依据。

太阳将持续温和,那地球会不会感到冷?

持肯定答案的人,最有利的佐证来自明末。那段时间有将近百年太阳上极少看到黑子,也确实发生了气候变冷的现象,当时农历十月份,大运河扬州段就封冻了。这也是很多人相信下一个黑子极小期也会出现“小冰期”的依据。

但是极小期的黑子数据并不详尽,不能与近一段时期的黑子数据进行比对,而黑子为零的情况持续多久才会造成对地球气候的影响等问题也不得而知,此外,2014年10月下旬,太阳的可见日面上出现了24年以来的最大黑子群;2017年9月出现了近十年来最大的太阳耀斑,呈现出最剧烈的太阳活动,这些异常丰富的太阳活动“微表情”又与太阳温和的预测似乎存在矛盾。

退一步讲,即便地球接受到来自太阳的热量减少,但减少到多少才会发生不可“缓冲”的效果,地球自身的变化又会呈现什么状况,这都是非常复杂的推理过程。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客座研究员卞毓麟表示,“日地关系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没有证据表明,黑子多了,地球当年的温度就升高。”

可见,太阳能量和气候变化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比一团火与一只球的受热复杂太多。以太平洋地区为例,来自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的研究认为太阳活动高峰期(加热)导致水分蒸发加剧,却会导致东太平洋地区降温。之后一两年有可能会引起拉尼娜(海水变冷)或厄尔尼诺(海水变暖)现象,冷暖或许会有区域上的巨大差别。

在时间跨度上,“气候变冷变暖需要长时间尺度的统计判断,不能依据某个短时期内的气温变化来做论断。”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副教授蔡闻佳说。她认为,就气候变化经济学而言,目前全球95%的科学家支持气候变暖这个科学判断,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

科学家预测,地球在未来50年处于小冰河期的可能性并不大。因为全球变暖的升温幅度将有可能高于小冰河期带来的降温幅度,全球变暖的趋势不会被逆转,但会被减缓。